摘要:人们大都知道,在世界文化历史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上有一条举世闻名的路“ 丝绸之路 ”。但是很多人一不所知,在新疆“ 丝绸之路 ”的前身就是“ 玉石之路 ”。在这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而“ 玉...
新疆和田的万年玉石之路
人们大都知道,在世界文化历史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上有一条举世闻名的路“ 丝绸之路 ”。但是很多人一不所知,在新疆“ 丝绸之路 ”的前身就是“ 玉石之路 ”。在这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而“ 玉石之路 ”却有着近万年的历史文化。 历史证明:中国和新疆,中原、东方与西方的各种文化与商贸交流的第一个桥梁,既不是 丝绸,也不是 瓷器,而是 和田玉。和田玉 首开 我国边疆 与中原、东方与西方 交流的 运输通道,在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 交流中 所起的重要 作用远远超过 丝绸。而“ 丝绸之路 ”是后来 丝绸 交易 商人利用“玉石 之路 ”这古老的通道 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和田玉 是东西方 经济和其他文化交流中的开路先锋。
在《 穆天子传 》中周穆王西巡的 路线,也大致 说明了当时的新疆到中原“ 玉石 之路 ”的 路线。这些 神话 传说和历史 记载,不仅蕴藏着 丰富的历史 遗迹,而且,透过这一幅幅 色彩斑斓的 画面,与当今考古 发掘的玉器 相联系,我们 可以 清楚地窥探到 黄河上、中游的远古 父系 部落与昆仑北坡 母系部落之间 是怎样以 和田玉器 为载体沟通 交往的。先和田人民们从 昆仑北坡的新疆和田一带向东西 两翼延伸,把新疆和田玉运送 到 遥远的地方。于是 ,由近到远 ,不断向 东方和 西方延长伸展,终于 开拓出了一条最早 的 和田玉 运输 线——“玉石 之路”。
和田玉 是“中国 文化的晴雨表”。中国 文化史 有多长,中国玉 的历史就有 多长;中国文化 有多深,中国玉文化 就有多厚;中国文化 影响有多大,中国玉 文化就有多广。
和田玉 是民族 团结的“文化 纽带”。中国 是个多民族 的国家,生活在神州 大地的 各族人民共同 创造了多姿多彩的 中华文 化。玉器 作为 中华文化 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由中华 各族人民 共同 培育和发展 起来的。新疆和田 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 聚居的地方,同时又是 中、西文化交流的枢纽 之地,汉、唐时期,和田 是西域的佛教 中心,许多著名高僧,如晋时法显、唐时玄奘都曾 涉足 和田,是名副 其实的“佛国”。直至 公元 11 世纪,伊斯兰教 势力 东进,从此新疆和田 成为伊斯兰教 的天下。生命 强盛的宗教 文化,魅力无穷 的昆仑玉石,使和田 与 中原 架起了“丝绸 之路”、“昆仑玉 之路”、“文化 之路”,成为 汉族与西域各族人民的“团结 之路”,是多民族 国家的统一 之路。
和田玉 具备 自然、人文双重 品格。《礼记》说:“古之 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 于玉比德焉。”古人赋予 和田玉“ 五德 ”、“ 十一德 ”之品格 ,把玉当作 修身的标准 和 个人的品德,把它作为 反映 美德的镜子,其坚硬象征 品格,圆润 象征 纯洁,瑕疵 象征 忠诚,瑕不掩瑜,瑜不掩瑕,玉已成为 一种 具有 社会 道德 标准 含义的特殊品。这使 和田玉 走出 了权威 的神坛,走下 了神祗 的灵坛,赋予更多的文化 内涵 与精神 因素,不仅融入 了政治,又融进 了礼仪文化,成为民族 文化、民族 精神的物化支柱。
新疆和田玉是 中外 交流的“文化 使者”。国外 许多著名的博物馆 和 大学,收藏 中国 玉器,除少数先秦 时期的 玉器非 新疆和田玉外,其余藏玉几乎都是新疆和田玉。比利时中国皇家历史艺术 博物馆、美国 哈佛大学福格博物馆 收藏 的精美东周玉器,基本都是新疆和田玉的 产品。大英博物馆珍藏的 中国玉、印度 玉器,玉料基本 来 自昆仑山。国外 厚爱 新疆和田玉器,实际上也是秉承了中华传统“ 首德次符 ”的品玉 标准。在西方学者眼里,质地是玉器 形态美、装饰 美的关键,一件文化 内涵深厚、艺术品 位高雅的 玉器,质地一定是优美的和田玉矿物 粒度小,矿物 杂质少,韧度大 ,结构致密度高 ,透明度较高 ,滋润感好 ,明显好于其它闪石类玉。新疆和田玉 卓尔不群的 品质与特性,成为琢玉 行业的首选 用材。在中国玉器 宝库中,凡是 重要 大玉、礼玉、贵玉,几乎都是用新疆和田玉 琢制的。一部 新疆和田玉史,也是一部 中国玉 文化史,新疆和田玉 琢成了博大精深的 中国玉 文化,成为当 之无愧的“玉中 之王”。
新疆和田玉 引领着 中国玉石 交易市场。无论是玉器 交易的历史 记录,还是目前的 玉器市场,或是潜在的大众 玉器消费需求,在众多玉材、玉器中,和田玉 无疑是最有 影响力、最有竞争力的 中国“ 品牌玉 ”。用新疆和田玉 雕成的器,与众不同,出类拔萃,新疆和田玉器,成了中国玉器 的品牌。品牌新疆和田玉的背后,是品牌的中华文化。
标签:玉石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