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代古人经过不断钻研,运用一些看似简陋的工具琢磨出众多令人赏心悦目的精品。古人的碾玉工艺当代人多不了解,所以熟悉古人的碾玉程序,有助于认识和鉴赏历代的古玉器。 清代李澄渊曾绘制了一组《玉作图》,他“历观玉作琢磨各式绘以成图”,形象的记录了制作玉器的方法、工序和工具,为我们了...
古人碾玉的十二道工序
历代古人经过不断钻研,运用一些看似简陋的工具琢磨出众多令人赏心悦目的精品。古人的碾玉工艺当代人多不了解,所以熟悉古人的碾玉程序,有助于认识和鉴赏历代的古玉器。
清代李澄渊曾绘制了一组《玉作图》,他“历观玉作琢磨各式绘以成图”,形象的记录了制作玉器的方法、工序和工具,为我们了解古人治玉提供了宝贵的图像资料。古代碾玉的工序大致包括:捣砂、研浆、开玉、轧砣、冲砣、磨砣、掏膛、上花、打钻、透花、打眼、上光。但是工序根据要制作的玉器造型而定,形制简单的玉器,则不需要经过上述全部工序。
(1) 捣砂、研浆
古时碾玉是靠砣与玉之间的砂石来制作玉器,碾玉首先需要制作玉砂。捣砂、研浆把琢磨用的天然砂石加工到一定的精细程度。先用石杵将石砂捣碎,再用极细的筛子筛洗。然后,把捣制研好的砂放到器皿中沉淀,沉淀过程中,石砂自然分层,得到颗粒均匀的石砂。漂去其浆,将净砂浸水备用,浆料可用于抛光。砂用来解剖玉璞、琢磨玉器,又称“解玉砂”、“磨玉砂”。
(2) 开玉
玉璞的外表被疏松的石头包裹着,美质深藏其中。把玉璞外表的石头削掉,取出里面的玉,这个过程叫做开玉。开玉需要有经验的玉工进行,判断里面的玉含量有多少,在哪个位置。开玉所用的工具,类似锯,多用竹板弯成弓形,又称“弓子”。弓弦是用几根皮条拧成麻花股的绳子。开玉时在弦上加解玉砂,并不断加水,慢慢把玉料“磨”开。
(3) 轧砣
轧砣,是利用砣具,配上坚硬的解玉砂,将切掉石皮的玉料截成方块或方条。砣具,即砣子,以木为轴,形状似圆轮,用金属板制成,周边薄似刀片。轧砣的主要作用是把玉料切开,或切掉某一部分。一般大块的玉料要用大弓,小块玉料用小弓,更小的或局部就用轧砣。经过设计、画样的玉料,通过轧砣就初具雏形了。在这项工序中,玉工的工作台是水凳,又称“旋车”。水凳是古时用来制作玉器的基本设备。水凳何时发明,已无从考证,最早的记载见于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在20世纪50-60年代逐渐消亡。水凳的主要结构是一个长方形的木桌,桌上有一根横向安装的卧杆,前端连接砣子,卧杆的后部缠绕着皮革条,皮革条的两端连接踏板。玉工在操作时,一边双手握玉料,在砣子的下端进行研磨,一边蹬动踏板,带动卧杆转动,同时也带动砣子转动。
(4) 冲砣
冲砣是粗磨玉料,用冲砣对不平整的玉料表面进行加工,使玉料表面平整。经过这个不骤,要雕琢的作品即大致成形。冲砣也离不开水凳,需要用砣子搭砂子的方法来完成。
(本文由 和田玉原石网 www.htyuqi.com 编辑整理提供,如许转载,请保留链接)
标签: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