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碧玉在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曾经是众多玉石种类中的“显贵”之一。是我国历史上开发利用比较早的玉石品种,大量的考古发现提供了实物印证。接下来说一说碧玉开发利用的历史。从中国玉器发展历史来看。碧玉的开发利用在史前己经开始,距今6000-4000年的新疆罗布淖尔先民已经采用和田玉磨制无孔石斧。2...
碧玉开发利用的历史
碧玉在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曾经是众多玉石种类中的“显贵”之一。是我国历史上开发利用比较早的玉石品种,大量的考古发现提供了实物印证。接下来说一说碧玉开发利用的历史。从中国玉器发展历史来看。碧玉的开发利用在史前己经开始,距今6000-4000年的新疆罗布淖尔先民已经采用和田玉磨制无孔石斧。20世纪7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在太湖流域的良清文化遗址的中心地区,发掘出土了大量如琮、璧、銊、璞、冠状器、三叉形器、锥形器、镯形器、柱形器、管珠等形制的玉器,被考古史学界称为良清玉器。这批属于新石器时代的玉器,距今约5000年,玉器的雕刻文饰繁密细致,和谐工整,尤其是那些细线阴刻,堪称我国玉石雕刻史上的杰作。良诸玉器的材质为绝大部分为质坚色美的透闪石质玉,其硬度达到摩氏6-6.5度,相当一部分是碧玉。
在清宫旧藏玉器中,也有良诸文化时期碧玉文物,《碧玉神人纹十二节琼》就是有代表性的一件。玉琼呈深碧色,透闪石质。高31厘米,为上大下小的方柱形,中心有一穿孔,两端各有一四方委角形口。通器上下共有12节,每节均以四角为中心,以四面凹槽为隔,各饰一简化神人纹。神人纹的冠、鼻清楚可见,但双圈眼已模糊不清。在玉琼大端一侧中部近口处,阴琢一组符号,对研究我国文字起源和原始文化极有价值。良诸时期碧玉玉器是中国早期碧玉王器的实物遗存,充分证明碧玉玉器的雕琢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