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其实相距不远,但最终的流向却是一天南一地北。追根溯源,其实就是源头上几块石头的事儿。
300万放银行里吃利息,不同的理财产品所产生的利息也会天差万别。
银行理财产品中有活期、定期、大额存单等。其中,定期存款又有一年、两年、三年、五年之分。
两年期是3.15%;三年期是4.13%;五年期是4.29%;
活期利息是9000元,平均到每月是750元;
除了利息外,300万存银行是不是可以不用上班还得看支出。当利息高于支出时,就可以不用上班;反之,就需要。
假如每月支出在5000元以下,那除了不能存活期外,其它的理财产品都可以满足;
假如支出在8000元,那就只能买三年或五年的定期以及大额存单;
假如支出在1万元,那就只能买三年定期和五年定期这两款理财产品了。
假如支出在1.1万元之上,那300万放银行里吃利息就不够了,得上班才能生存。
不过,上面都是数学计算。具体到现实生活中,最起码还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问题一:上面所提到的银行理财产品利率都是最高的,并不是随便哪一家银行都能提供。
比如三年期定期存款的最高利率是4.13%。这个水平的利率现在只有位于北京的天津银行和江苏银行能提供,其它银行都没这么高。
问题二:银行的利息不像工资按月发放,它是不按月的。
比如活期存款的利息就是每个季度的最后一个月的20号发,比如3月20号、6月20号……如果遇到非工作日,还会延期。
活期利息还好说,三个月一发,可定期存款的利息得看买的是几年的。如果买的是三年,那就是三年一发。
可我们每天都要吃要喝要花钱,真等银行利息到账,早就饿死了。所以,如果买的是定期,那头几年还得上班挣钱。
即使头几年撑过去了,我们还得考虑其它因素,比如意外。
人生充满了意外,怎么可能每次都让你以完美状态出场。
所以,我们还要为意外做准备,而最直接的未雨绸缪就是钱。这部分钱叫做家庭风险储备金。
你可能会问:可不可以把300万也当作家庭风险储备金呢?
可以是可以,但如果真发生了意外,动用了这300万,那等意外过去,花出去的钱是不是得补回来?最终还是要上班。
所以,最好不要既用300万产生的利息负责日常开支,又把300万作为家庭风险储备金。
每月支出、银行发放利息的周期、风险储备金三者平衡好后,如果没有超过300万的范畴,那就完全可以坐家里不用上班。
反之,就还得做一只勤劳的社会螺丝钉,直到手里的钱所产生的被动收入能够将这三者平衡好。